期刊封面
“双碳”两周年,海信智能交通这样为地球“减(2)
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推动作用,是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与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之一。但在我国公共交通出行率远低于发达国家,调查显示59%的受访者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。提升公共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分担率,是减少交通碳排放量、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的重要抓手。当城市出行中小汽车分担率每向公共交通转移1%,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就能下降2%。
目前,海信已实现从方案出炉到落地的全流程贯通,信号智能调优平台已应用于多座城市,并产生了良好的缓堵保畅效果。据高德地图《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仅有8座城市拥堵同比下降,其中,西安、昆明、兰州、银川、贵阳等5座城市的缓堵项目由海信参与承建,占比超六成。不止于此,从2017以来,5年间有19座城市因为海信智能交通的服务登上了“缓堵”排行榜。
依托该方案,海信以AI巡站即用视频AI分析技术取代人工巡视,对站内安全事件、安全隐患进行自动识别告警,同时配合自主运行场景取代人工操作。如一键开关站功能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换乘站的开关站,相比依赖工作人员控制设备开关、耗时1小时来说,不仅缩减了部分工作人员,更提效近90%。统计显示,在车站运营人员成本方面,海信方案可减少站务人员40%以上,预计每条线路每年可节省1800多万元。
海信聚焦绿色交通助力“双碳”目标
然而,公交行驶速度慢、等车时间长等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体验,让市民不愿意乘公交出行。让公交“快起来、准起来、优起来”,海信从整体布局、从细节入手,通过线网优化、智能调度、信号优先等多个维度提升公交可达性、可靠性,改善公交出行体验。
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.3亿吨,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%,仅次于工业、建筑。在整个交通领域,道路交通碳排放占90%,其中公路客运占42%,90%来自于乘用车。由此可见,乘用车排放占比上升,是道路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。但从目前来看,我国机动车总量再创新高,据公安部统计数据,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.95亿辆,其中汽车3.02亿辆。
文章来源:《地球与环境》 网址: http://www.dq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3/2772.html
上一篇:木星将与地球进行59年来“最亲密接触”
下一篇: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已有微塑料污染